本站讯 没有老一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新一代的平安和谐。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敬老爱老的美德,是促进社会文明的基石。为了弘扬敬老文化,LOL竞猜在建院137周年之际,在护理部张莉主任的倡导下,组织护理志愿者到南浦社区进行空巢老人居家探访活动。传承百年老院的关爱文化,倡导全民敬老,让佛山市的居民感受到医院和志愿服务融合后的暖心。
梁阿姨家66岁,独居20多年,育有一女,自从女儿组建家庭后,就搬了出去。从此,家里就只剩她一个人。20年的独居生涯让她早已适应了孤独,可是每一个老人家都是期待被关爱的。从志愿者进门开始,她就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告诉志愿者,她是名退休工人,自己除了有退休金,偶尔还会接些手工活增加自己的收入,因为节俭,生活还算过得去。对于子女的忙碌,老人家没有抱怨,更多的是体谅和无奈:“女儿出嫁后,不仅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还要兼顾工作,她也不容易……”她觉得自己有能力照顾自己,所以一直都很独立。她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但是却怀着侥幸的心理,如果不是志愿者登门检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高血压已经上升到三级高危的水平。志愿者给他普及了有关高血压的危害和并发症,她感觉后怕,自己常年都是一个人在家,万一发生意外,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如果经常去医院检查,费用又是一笔庞大的支出,看出了梁阿姨的为难,医生建议梁阿姨去办一个慢性疾病的医保项目,可以减轻梁阿姨的经济负担,不会影响她现在的生活。梁阿姨听着志愿者的话,眼眶里凝满了泪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每一句话都是围绕着她的健康在嘱咐,她已经很多年没有感受到这种被关爱的感觉了……”
离开梁阿姨家,志愿者一行人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廖叔叔家。廖叔叔已经80岁了,身体还算康健。他和老伴都是江苏人,年轻的时候背景离乡来到了佛山,不知不觉已经在佛山过了大半辈子。他们有个女儿定居北京,因为工作忙,路途远,很少能回家团聚。廖叔叔一说起女儿便潸然泪下,气氛突然变得非常凝重。为了转移老人家的注意力,志愿者和廖叔叔聊起了养生保健知识。在翻看廖叔叔的档案时,志愿者李财枝发现廖叔叔有心梗病史,今年刚做了心脏支架,而且还有腹股沟斜疝、高血压等多种基础病。民生和健康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廖叔叔一听是针对他的病情提供的健康教育,立马就来精神了:“你们谁是心脏科的?我做了心脏支架后,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还有那个疝气,我还要不要做手术?”志愿者耐心的解释道:“安装心脏支架后必须严格坚持服药,还要定时监测血压,定期回医院复诊。平时在家要注意观察牙龈、皮肤、消化道、泌尿道等有没有皮下瘀血,如果突然发现有片状的皮下瘀血,那一定要回院就诊。外出活动要随身携带的急救药品,饮食要清淡为主,高盐、高脂、高糖对心脏功能康复都不好。平时可以运动,但是要适量。踝泵运动平时在家可以坚持做,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关于疝气的治疗方式,手术时机也做了详细的解释及安抚……”时间总是在悄无声息的流逝,
志愿者用专业的知识技能指导廖叔叔要在家中继续康复疗养,只有从生活习惯的源头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病控病的效果。
探访结束后,社区居委会崔美玉主任说:“社区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独居、空巢老人也将越来越多,他们经济有保障,生活品质并不低,但缺乏天伦之乐、亲情关爱,情感比较孤寂,也缺乏自我健康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今天,你们为他们普及健康知识,增强了老人们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同时,也给老人家送去了温暖和关爱,感谢你们!”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美德,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也都会变老,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当今,关注、关爱这个群体,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的支持。做好老人的健康保健服务,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少老人的失能、半失能状态,从而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意义重大。作为医护人员,任重而道远!
采写:李金涛 王妙婷
编辑:孙 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