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您是陈国强医生吧,陈医生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您还记得我吗?
今天上午,在市一医院门诊大堂发生了感人一幕,一位阿姨紧紧拉着正在现场办公的陈国强院长的手,不停地表达感激之情。“二十多年前,陈医生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生难忘啊。”说着说着,阿姨红了眼眶,用手捂住胸口,难掩心中激动之情。
原来,这位阿姨姓甘,今年74岁。二十二年前,她因为患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在我院肾病风湿科住院,做了肾脏穿刺手术。当时病情比较严重,她非常崩溃,感觉自己被判了“死刑”。
“当年陈国强医生是我的主诊医师,是他和黄英伟主任一起给我做的肾穿手术。手术后我回医院找黄主任复诊,在诊室门口等叫号时恰巧碰到陈国强医生。陈医生非常热情地查看了我的检验报告,说西医基本上没有太好的办法了,建议我去看中医专家,还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
“本来我没抱多大希望,但几天后,我清楚得记得那天是周六,陈医生居然打来电话说联系好了专家,这让我异常欣喜。当天晚上他就带我和爱人一起去了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找叶任高教授看病。叶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家,在他的指导用药下,经过陈医生的规范诊治,渐渐地,各项指标基本正常了,我也恢复了正常人的生活,所以我特别感激陈医生。我和他素不相识,他是一个普通医生,我是一个普通病人,但他心地善良,关心病人,医德高尚,还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带我上广州找专家,这让我十分感动。
“当年如果没有遇上他,我活不到现在。刚才在门诊大堂看到他,尽管他带着口罩,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他了,救命恩人,一辈子忘不了啊………
甘阿姨说,当年就是特别信任陈国强医生。因为他本身是一名西医,能够直言相告说西医办法不多了,建议看中医,这也需要勇气。就凭这点,觉得他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是一个品格高尚的医生。当年也有医生不认可中医的,因为刚开始吃中药时,红血球还一直在升高,效果也不明显,但我就是相信陈国强医生的人品,也相信他介绍的叶任高教授的医术。
后来,甘阿姨也在市一医院中医科找过好几名医生诊治,特别是陈淑婉医生还教她不断地调整用药。再后来,她的病情逐渐好转。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她的各项指标都很好。
“能遇上陈医生是我的幸运,我和他非亲非故,他却这么关心我,真是医者仁心啊。”
甘阿姨还说,当年住院时换过三个病房,也接触了好几个医生,但发现陈医生是工作最认真的一个。“他查房时询问病情总是很耐心,语气也温和可亲。如果有实习学生在场,他还会很认真地教导他们,这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他平时一有空就看书,感觉对业务特别钻研。而且心地特别善良,从不图什么,想请他吃餐饭他也不去,连表达感激的机会都没有给我,让我至今耿耿于怀。”
“病情稳定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见到陈医生了。今天遇到他,又得知他做了院长,觉得特别高兴,你们医院有眼光!”甘阿姨竖起了大拇指。
说起甘阿姨,陈国强院长直言不记得了。近三十年的行医生涯,看过的病人不计其数,救过的生命也数不胜数。陈院长说,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每个有良知的医生,面对自己的病人都会尽职尽责,想尽一切办法去挽救生命,这是医者该有的责任和担当。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十八年前,陈院长救过我表嫂的命,不但让她重获新生,还顺利生下孩子。”市一医院神经外科的曾月凤护士每每提及陈院长,都会这样说。
2002年,医院刚刚成立风湿免疫科,当时陈国强院长还是风湿免疫科主任。小曾的表嫂怀孕三个月流产后患了硬皮病,非常痛苦也很悲伤,但当年医疗水平有限,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风湿免疫科当时正在研究用血浆置换术治疗免疫系统疾病,陈院长就建议尝试用此新方法来治疗,并且明确告之研究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把预期效果和风险都一一详细讲解清楚,让她自己选择。
“我表嫂纠结了一个星期,也不停地向陈院长询问了一个星期,最终选择了相信陈院长,相信最新的治疗方案。后来,在陈院长的精心治疗下,我表嫂的病情得到了极好的控制,第二年还生了一个胖娃娃。当年陈院长还用他的科研经费减免了我们一万多元的治疗费用,我们真是从心眼里感激陈院长。”小曾说。
据笔者了解,小曾的表嫂是风湿免疫科当年用血浆置换术治疗的第一例硬皮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十八年过去了,她也一直没有再因此病住过院。表嫂也表示庆幸当年选择了相信。
都说患者的康复是对医生最好的褒奖,那么选择相信,就是患者对医生的最大鼓励和支持!
采写:孙凯
